2020年10月29日,淮阳县陈州酱菜调料有限公司又一次迎来了省科技特派员、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葛桂民老师,只见他跑基地、进课堂、走车间,一直忙个不停,针对企业基地品种利用及酱菜生物发酵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他深入调查、联合攻关,解决系列技术难题,走出了一条“扶贫扶产业、产业扶技术”的科技扶贫新路子。
淮阳县陈州酱菜调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陈州酱菜”系列产品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当地萝卜、豆角、辣椒、黄瓜、黄豆等农产品的加工发酵,使产品以脆甜酱香,别具风味为特色,有效延长了当地农产品产业链,是淮阳区较好的扶贫带动基地,但因多方面原因企业也面临着品种单一、设备老化、包装滞后等技术难题。自全省科技特派员实施十百千工程以来,葛桂民对接该企业,他突出“传、帮、带、扶”服务方式为科技扶贫增添了生机活力。
“传”就是通过培育基地,传授技术,助推企业发展。近年来,在葛桂民亲自参与下,陈州酱菜在淮阳区齐老乡辣椒基地,王店乡、城关镇黄瓜基地共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6个,传授高效种植新技术4项,联合举办高效种植培训班4期,受训学员达512人次。
“帮”就是帮助企业创新发展。以科技特派员自身技术优势为引领,帮助企业组建“周口市酱菜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在酱菜发酵期间可使适宜的有益菌群能够在传统酱菜腌制基础上缩短生产周期10-20天,可有效降低盐的含量,能将新鲜酱菜色味俱佳,持久保存。研发中心的创建助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仅此一项企业年营业额增加达3000万元以上。
“带”就是通过企业产业化的蔬菜种植,带动辣椒、豆角、黄瓜、黄豆等产业化基地在5000亩以上,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420人增收致富,其中75户在2019年因种植蔬菜脱贫摘帽。
“扶”就是送技术、扶产业。在葛桂民的技术扶持下,企业创新发展助推了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在企业扶持带动下,其中13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亩增收3500元,企业直接安排25个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了稳定脱贫,有效的“志智双扶”增加了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推动了淮阳当地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为产业帮扶、乡村振兴提供了技术引擎。
卢克印、苏艳供稿